块茎类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块茎类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留住乡愁的现代之路

发布时间:2020-07-13 21:22:24 阅读: 来源:块茎类厂家

“外面是个村,进村不是村,老屋没人住,荒地杂草生”——这是近年来中国一些农村人走屋空后的凋敝景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如何让农村在传承乡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文明元素,留住美丽乡愁,是新乡村文明的探索之路。

遗失的乡土文明

地处大别山区的安徽省岳西县毛尖山乡板舍村,有2200余人,外出务工人员占到全村人口近1/3。像其他地方一样,独特的“留守现象”冲击着延续千年的“老有所养、幼有所依”传统文化。

78岁的村民冯建华告诉半月谈记者,他有两个儿子,但长年在外打工。年事已高的他,特别羡慕能住进村里敬老院的五保老人。“现在农村五保老人好啊,有政府给他们建敬老院管吃喝,我们这些有儿有女的日子反而不好过。”

冯建华老人所遭遇的,是中国农村家庭传统养老结构发生巨变的一个缩影。许多留守老人在风烛残年难以享受到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此外,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往往成为受侵害的弱势群体,由此引发的安全问题、心理问题等日益突出。传统的农村家庭族群正在被现实解构成亲人长年分离、亲情严重缺失的落寞之家。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发布的《中国乡村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当前农村正在由人口空心化逐渐转为人口、土地、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农村地域空心化,并产生大量的“空心村”。农村空心化直接导致农村“三留守”人口增多、主体老弱化和土地空弃化。此外,一些传统技艺、乡风民俗也濒临失传。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指出,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村庄正在日趋离散,村庄的传统和记忆被消解,村庄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信任、乡规民约等秩序也日益弱化和丧失。

融入现代文明元素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空气污染、道路拥堵、食品安全等“城市病”日益突出。在生态相对较好、成本相对较低的农村田园里生活,逐渐成为很多人的人生梦想。

家住安徽省铜陵县犁桥村的钟根生一直在城市打工,他曾经最大的梦想就是在城市买房落户。如今,他已经实现了买房的梦想,可他笑言,那只是给孩子上学的一个住处,农村的房子才是家。

走进钟根生家住的犁桥村,青石板铺设的道路干净、整洁,村头的池塘倒映着白墙黛瓦的徽派房屋和屋墙外淡雅的水墨画……令人仿佛走在梦里水乡,感觉置身画中。然而,几年前,这个古老的村庄和周围许多村一样,垃圾靠风吹、污水靠蒸发,出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而且村里青壮年外出打工、“三留守”问题十分突出。

犁桥村党总支书记钟应斌告诉记者,犁桥村脱胎换骨的变化,得益于铜陵县近年来加大美好乡村建设的力度,不仅通过“村村通”等项目建设实现村级公路、污水管网、垃圾处理、体育健身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而且在提升硬件的同时,还特别注重融合传统和现代文明元素,开展孝道礼仪宣传教育和“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完善乡村治理模式,让农民在享受现代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能传承乡村田园风俗。

安徽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孔令刚认为,小城镇、农村地区的发展一定要有产业支撑,还要注重乡村生活和生产方式的整体推进,力求在物质、精神两方面让农民面貌焕然一新。

探索新乡村文明之路

综观一些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之路,有一条重新发现乡村价值、建设美丽乡村的发展路径。法国曾针对农业和农村被城镇化浪潮吞没的现状,于1960年实施“花园村庄”计划。自计划实施后,有1/4的人口愿意生活在乡村,成为乡村居民,这使法国乡村由破败转为繁荣。其经验表明,农村人口流失和乡村萧条并非农业现代化的必然结果。

有专家指出,中国要探索新乡村文明之路,应着力把乡村建设的过程变成发现和重塑乡村价值的过程,变成生产要素向广大农村倾斜转移的过程。目前,我国有不少地方已经在新乡村文明之路上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特色古村落的“保护开发型”:云南腾冲县和顺古镇、安徽黟县西递宏村是这方面的代表。西递宏村的徽州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传统风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被称为新农村建设的范本。

西递宏村每年将门票收入的两成左右用于文物保护,在建立健全30项遗产保护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实施了“遗产保护、业态升级、设施配套、交通优化、社区和谐、机制创新、管理加强”等七大系统建设。

风景秀丽村落的“农家乐型”:这些村落利用农村特有的田园风光、古村民居和农家生活,开展“吃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的农业旅游主题经营活动,同时推进环境整治和电网、饮用水等工程建设,加速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现代化。以四川、重庆等地农村为代表的“农家乐”,已经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形式。

修旧如故的“社会协助型”:引入社会资本、民间智力,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以河南信阳市郝堂村为例,具有豫南风格的狗头门楼、灰砖居民楼、依水而建的小桥——在尊重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的前提下,采取“一户一图纸”,对村落和民居进行功能性改造,保护了承载人们记忆的乡土建筑。

现代新村的“村企一体化型”:利用当地龙头企业带动,实现资金、技术、人才、土地和文化等生产要素在农村的优化配置,实现村庄变社区、农业现代化和就地城镇化。河北曲周县白寨生态中心村成立了富民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中法生态养猪”项目全产业链布局的同时,立足培育新农民,精心定制文化套餐,拓宽发展视野,让农民在不离土不离乡的情况下就能享受现代城市生活。

此外,在寻找产业支撑、完善现代公共服务提升乡村生活质量的同时,引入村民理事会等现代乡村治理模式,强化对标志性民俗、有地方特色的农事礼仪等传统农业文明的保护,也是探索新乡村文明之路的重要方面。(记者 杨玉华)

合肥工作服订制

攀枝花西服设计

海宁定做工作服

双城定做西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