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茎类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块茎类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三年改扩建完美亮相中国农业博物馆看农经_[#第一枪]

发布时间:2021-06-07 18:18:33 阅读: 来源:块茎类厂家

■馆名:中国农业博物馆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16号

■特点: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博物馆

■建馆时间:1986年建馆,2009年9月13日重新开馆

■镇馆之宝:各种农业标本

中国农业博物馆是反映我国农业历史、传承农业文明、展示农业成就的唯一的国家级农业专业博物馆。2009年9月13日由国家投资两亿元,历时三年改扩建的全新中国农业博物馆完美亮相。

中国农业博物馆以其丰富的馆藏,向参观者诉说着我国农业的古往今来,展示我国悠长绵延的农业历史和灿烂辉煌的农业文明。目前,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有《中华农业文明》、《彩陶中的远古农业》、《中国传统农具》、《中国土壤标本》、《青少年农业科普》等。

■半坡遗址告诉你“家”的概念

《中华农业文明》是博物馆内十分重要的一个基本陈列,这部分展出的内容以农业历史为主线,贯穿农业科技、文化、经济、社会等领域。

进入展厅,首先映入参观者眼帘的是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复原场景。这次农业博物馆重张后,展陈的一大特点就是用复原场景演绎农业发展阶段。参观展览时,半坡遗址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注意,他们纷纷问讲解员:“为什么要将半坡遗址复原,它在我国农业发展上有什么作用吗?”讲解员说:“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它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村落遗址。半坡遗址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居住区分布着牲畜圈栏。说明半坡人已经饲养家畜。”果然我在复原场景的一个角落找到了饲养猪的圈栏。我想起了“家”字的演化,在古汉语里家字的宝盖头相当于屋子,宝盖头下的豕字就是猪的意思。说明我国古代很早就开始饲养家畜了,今天到农业博物馆才知道早在6000年前半坡人已经懂得饲养家畜。

■具有4D效果的都江堰场景复原

都江堰遗址复原场景是农业博物馆内最具震撼力的场景。在靠天吃饭的古代,农田水利工程是人的智慧战胜自然最好的体现。而在我国乃至全世界众多水利工程中,都江堰是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农田水利取得的辉煌成就。因此在这处场景中博物馆采用了多媒体加4D效果的形式,向观众展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造过程和它的重要作用。

伴随着多媒体影片的放映,我们看到李冰带领着众多工匠顶着狂风、暴雨,不辞劳苦地工作。随着影片中狂风大作,展厅侧面的风机也制造出“刮风”的效果。当影片中暴雨倾泻而下时,在参观者站的地方,天花板上会有水雾从天而降,模拟下雨的场景,和我一起参观的观众,不禁纷纷捂着头说:“太有意思了,这不就是和4D影片一样嘛。”大家在“身临其境”中形象地了解了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的创建过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而农业博物馆用这种全新的展陈方式向参观者形象地讲述了这一复杂的水利工程,令人耳目一新。

■范蠡弃政从商的致富经《陶朱公养鱼经》

在博物馆的展厅里摆放着一本《陶朱公养鱼经》,博物馆通过这本书向参观者展示我国养殖业的发展。这本书吸引了我的目光,这部书的著者是陶朱公,看着这个名字我心中一阵疑问,陶朱公会不会就是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的军师范蠡呢?当年范蠡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后,他深知勾践是只可共患难而不能同安乐的人,于是急流勇退,传说他带着西施一起远离尘嚣过起了世外桃源的生活。此后,他自称“朱公”,人们称他“陶朱公”。我正思忖间,讲解员解释道:“这个陶朱公就是范蠡。”讲解员的解释回答了我的疑问。

范蠡离开越国后,就到了当时的商业中心陶(即今山东的定陶县)定居,他在这里经营商业,从事农业和牧业。很快他就表现出了非凡的经商才能,在十几年内就赚了千金之多。有人戏称他是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传说楚王曾向陶朱公请教致富之术,楚王问:“听说你一会儿打鱼、一会儿贩卖,很容易就赚到上千万的钱,家藏亿金用的是什么办法呢?”陶朱公回答说:“赚钱谋生的方法很多,湖泊地区,水产养殖是五种办法中的一种。”楚王依计在后苑挖池养鱼,当年就得钱三十余万。从这个传说中可见当时陶朱公的确已经是水产养殖专家。眼前陶朱公有关养殖的著作,不正是这个传说的佐证吗?

■《齐民要术》场景复原

为什么单讲嫁接梨

在农业博物馆的展厅中,有一处复原场景展现了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和他嫁接梨树的场景。《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齐民要术》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包括各种农作物的栽培、经济林木的生产,以及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形形色色的内容。这部书对我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但是我参观这处场景时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齐民要术》中介绍了那么多的农业知识,农业博物馆只挑选了嫁接梨树的场景复制?讲解员的回答解开了我的疑问,他说:“我国在汉代发明了植物嫁接技术,在魏晋时期嫁接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齐民要术》中详细地介绍了嫁接梨树的方法。在所有的果树嫁接中,梨树的嫁接是最复杂的。我们吃的梨在古代可不是现在这样香甜,而是非常酸,经过嫁接的梨树长出的梨才香甜可口。”

■徐光启的另一个身份

在博物馆的展厅里,有一个复原场景介绍徐光启。徐光启大家都熟悉,不过大家熟悉的徐光启是明末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而鲜有人知,在政治光环下的徐光启还是一位农学家。

徐光启出身农家,自幼即对农事极为关心。步入仕途之后,又利用在家守制、赋闲等各种时间,在北京、天津和上海等地设置试验田,亲自进行各种农业技术实验。徐光启一生关于农学方面的著作甚多,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编著了《农政全书》,这部书“杂采众家”又“兼出独见”。《农政全书》与《齐民要术》、《王禛农书》并称中国三大农书。

█云台二十八将的大将军马援与相马术

在博物馆的展厅里有一匹英俊的铜马,很多参观者奇怪农业博物馆为什么要展出马的铜像,这匹马有什么不同?

伯乐相马的故事广为流传,这次到农业博物馆参观,才知道伯乐相马在古代是专门的学科。早在商周时期,我国就有了家畜外形学的萌芽,周代有专门评议马匹价格的 “马质”官职,我们熟知的伯乐相马的故事出现在春秋时期。而到了东汉,马援创制标准型“铜马”作为相马的标准。

马援是东汉著名的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他好骑马,也善于鉴别名马,精于相马术,著有《铜马相法》。他在交趾时,获得了骆越地方的铜鼓,于是马援用铜鼓溶化的铜铸成骏马模型,作为相马者的参考。回朝后,马援将骏马模型献给皇帝。他在表章中说:“夫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昔有麒骥,一日千里,伯乐见之,昭然不惑……臣愚以为传闻不如亲见,视影不如察形。”于是皇帝下诏,命将此马放在宣德殿下,以作为名马的标准。

■机器人也能织布

在农业博物馆展厅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机器人坐在一台古代织布机前,成为最吸引眼球的展品。讲解员介绍,这个机器人是由感应控制的,当有人走到她身边时,她就会动起来。我试着走近机器人,只见机器人果然动起来,她的头左右来回转动,双手模仿人的样子在织布机前操作。我仔细观察,意外地发现,机器人的脚也会随着手的动作而踩踏织布机,就如同真人在织布一样。我想小朋友一定会喜欢这件展品。

■由农作物样本排列而成的“黄河”

在现代农业展览部分,最震撼的就是黄河流经各省农作物分布图。这个分布图可不是画出来的,而全部由谷物组成。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它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麓,流经青海、甘肃、四川、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而黄河穿越的这些省份农作物极为丰富,博物馆将黄河沿岸各省所产的谷物,每一种都装在一个大约高10厘米,宽5厘米,厚2厘米的长方形玻璃盒里,用这些玻璃盒按省份拼出了整条黄河的形状,形象地展示了黄河沿岸丰富的农作物。

■我国温带土壤经度地带性分布图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我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土壤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

在博物馆的土壤标本馆的展厅里,最吸引人的就是我国温带地区土壤经度地带性分布示意。这是一处用我国温带所有的土壤标本做成的模拟景观,反映我国温带地区土壤类型和植被景观的变化,地域范围从东部湿润气候条件下的森林区,到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直至西部的干旱荒漠区一带。因受海洋的影响,水分条件和生物等因素,土壤从沿海至内陆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呈现大致平行于地球经线的带状分布。由东往西气候由湿润、半湿润到半干旱、干旱,而土壤类型依次为暗棕壤、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和灰粽漠土。从这处景观,我们可以形象地看到我国土壤的经度地带性分布。

■现代播种机的始祖——耧车

传统农具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的成果。在博物馆中展出的耧车是传统农具最具代表性的展品。

耧车也叫“耧犁”、“耩子”,是一种畜力牵引的播种工具,有一腿耧至七腿耧多种。西汉武帝时赵过最早推广这种工具。它将开沟、下种、覆土三道工序合而为一,简化了劳动程序,提高了效率。

耧车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而西方直到16世纪之前,还是用手播种。受我国耧车的启示,西方制成了第一部播种机,可以说我国古代的耧车,是现代播种机的始祖。

气雾杀虫剂批发

电工登高板批发

硅胶捏合机图片